查看原文
其他

川观夜读丨古道直通阆苑仙境!三苏父子经它北上赴考

川观新闻
2024-10-20


一段古蜀道,就是一段延伸向历史深处的传奇。


在今天,人们让公路穿山越岭、上天入地,真正实现了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的梦想。回首过去,那种肩挑背扛,行走在鸟道羊肠的艰辛岁月,已经遥远得如同洪荒时代。


古蜀道蜿蜒于深丘大壑之间,时隐时现于云雾缭绕之中。它不仅是一条古老的道路,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,一曲英雄的赞歌。当我们走在这条古道上,虽然已经没有了古人的那种艰难险阻,但那份历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深邃感,依然能够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心灵。


出川入蜀 阆中是驿路关键

飞栈连云的蜀道,承载了千百年来巴蜀人民破除天险与外界沟通的强烈愿望。从汉唐的驿传制度,到明清的驿站系统,古蜀道建构起一个遍布于巴蜀地区的驿路交通体系。

我的家乡阆中市,素有“阆苑仙境”之誉,自公元前314年设郡置县以来,便成为川北重镇、巴蜀地区水陆交通的枢纽。如《大明会典》记载,明代四川地区设有众多官驿,其中阆中所在的保宁府所辖区域,就设有五处递运所,足见阆中在出川入蜀驿路交通中的关键地位。这些递运所不仅证明了阆中在驿路交通中的重要性,更反映了阆中在四川各路物资汇集中的核心地位。以阆中古城为中心,水陆交汇,南北贯通,两条主要水路——嘉陵江水道、东河水道,三条主要陆路——蜀汉古东道、古米仓道、阆剑古驿道,凸显了阆中在古代巴蜀地区的重要地位。

在现代的交通建设中,古蜀道逐渐被新的公路、铁路等所取代,渐渐消失在山谷沟壑或枯草丛林之中。阆中境内也不例外,虽有过千年的辉煌,然而现在古蜀道的道路痕迹已经很模糊了,到了路断人无的境地。尽管如此,许多古老的蜀道路段仍然保留着,吸引着历史爱好者和游客前去探访。目前阆中境内已知的古蜀道遗迹有10多处,多处完整保存着石梯坎路。


古道幽幽,岁月悠悠。

历经劫火 古柏守护古蜀道

阆剑古驿道,为“翠云廊”南线,位于阆中西北面,从阆中古城出发,沿途依次经过江南镇、枣碧铺、思依镇、厚子铺、石子铺、康天铺、白龙镇、亭子湖店子段水域、店子镇联盟村省级传统村落、龙源镇,到达剑州古城普安镇,入剑门蜀道汇金牛道,南去梓潼抵成都,北去昭化抵广元,总里程约150公里。我曾从阆中驾车走国道347线北上,其路径便是大致沿循古蜀道,只是现代公路“裁弯取直”,修建中“扩宽抄近”。

阆剑古驿道因“翠云廊”而声名显赫,沿途现存古柏四千余株,不过古柏多在剑阁境内,而在阆中一段则很鲜见,达到屈指可数的程度。历史上阆中境内也曾有连绵的古柏。史志记载,明武宗正德十年(1515)至十五年(1520),知剑州事李璧在其任上为方便邮传交通和商旅往来,整修了剑州南至保地阆中的驿道,并于沿途大种柏树。清乾隆四十五年(1780),官员钱载到四川出差,走过阆剑古驿道,目睹道路两旁参天的古柏,在《剑州荫路柏歌》诗中记载:“阆州以西梓潼南,数十万株夫岂偶。”

清朝末期,四川新都人魏幼禽游幕四方,路过思依镇天生桥,作《天生桥古柏歌》,题下自注:“柏自阆中至剑州以下数百里,道旁存者尚多。”诗中称:“阆中李守留甘棠,历劫焚余身不坏。饶他阅尽世沧桑,无物与之堪比赛。孙枝撑臂学拿云,祖干穿出烟霞外。一株交手十人围,百株槎丫绕环佩。露根抱石卧复欹,亭亭细叶如华盖。蟠虬渴猊丈六身,物古年深发灵怪。樵不敢视鸟不巢,恐似梓牛生狡狯。一路浓阴曲径横,天然画图谁可绘。”魏幼禽看到古柏屹立在山野之间,承载着时光的流逝,展现出沧桑与静美。

目前,阆中境内思依镇杨家河景区松林塘村保存有近400级、长约600米的石梯,是阆中境内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古蜀道。去年我曾前往位于翠云廊南线的河楼铺,拜访一棵500年以上的古柏。它的树干粗壮而斑驳,枝叶稀疏而苍劲。当地人说,以前这棵树有七个枝丫,叫七丫树;后来被砍掉了两个枝丫,就叫五丫树。这棵古柏成为历经劫火的幸存者,静静地守护着脚下早已荆棘丛生的古蜀道。


徒步爱好者探秘翠云廊。剑阁县委宣传部供图

三苏父子 从米仓道北上开封赴考

古米仓道,位于阆中东北面,出阆中东北方向经南江翻越米仓山至汉中的主道。由阆中文成、博树、老观、千佛等乡镇经巴中市恩阳区入木门古道,过南江县翻越米仓山去汉中市。

阆中段的米仓道,现在早已荒废,人迹罕至,历史上却曾留下文豪的足迹。作家李一冰《苏东坡新传》书中写道:“嘉祐元年(1056),暮春三月,三苏父子启程北向嘉陵江畔的阆中,自阆中登终南山,走上褒斜谷迂回曲折、高悬天际的古栈道。此乃川陕间的交通要道,南褒(褒城县)北斜(斜谷,在眉县西)两座山谷,壁立千仞,中间万丈深坑下一道褒水,哗哗流过,沿途古木阴森,难见天日。这条凿石架木的栈道,秦时即已开筑,古道斜阳瘦马,实是一场艰险的行役。”这一段写苏洵带着苏轼、苏辙途经阆中,由米仓道北上赴开封考试。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》卷一原文为:“自阆中出褒斜,发横渠镇入凤翔,过长安五月抵京师。”苏轼伯父苏涣曾在阆中为官,苏洵曾到阆中探望兄长,这便是他们途经于此的原因。  

如今阆中米仓道一段尚留下不少重要文化遗存,如博树回族乡桐子山湾及牛家坡全路段约3公里,有一块仅存的清代光绪年间修路碑、牛家坡石梯坎等;老观奉国寺段肖家嘴石梯坎路段约3公里,有文化名镇老观古镇、文化名村老龙村等,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交通、文化和生活的宝贵线索。

蜀汉古东道,得名于《三国志·钟会传》,是出川入蜀凿建最早、使用最久、历史上从未变更过的重要官道,清代称其为北大路。由成都经三台、盐亭入阆中,北去广元于朝天汇入金牛道,一直是出川入蜀的主道。距阆中古城约20公里的柏垭镇南登观村就位于古东道上,今天的兰海高速穿村而过。高速公路上有一座元宝山隧道,元宝山的山梁上生长着一批古柏树,有近百棵之多。有些树树龄在数百年至千年,要两三人才能合围。古柏树是这条古老道路上近乎永恒的守护者,见证了无数行者的匆匆脚步和岁月的沧桑变迁。它们的岁月感也让人心生敬畏,仿佛每一棵古柏都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故事。当地村民也称此为“翠云廊”,传说是张飞镇守阆中时在这里设立的“瞭望哨”,也同时称之为“飞林”。由此可感,古蜀道与古柏树之间绵长的情谊,其实是一种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体现。

尽管岁月流转,一些古蜀道的具体形态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消失,但它的历史价值、文化意义、自然风光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探索。

川观夜读期待您的加入


川观新闻微信《夜读》邀请您成为“川观夜读”的分享人,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。


来源 《四川农村日报》“大地周末”栏目

作者 杜均

编辑 杜馥利
校对 罗玉龙
责编 张通
审核 赖永强

你听说过阆剑古驿道吗?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川观新闻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